孟祥兰:中国省际乡村振兴发展速度与时空异质性研究-基于组合加权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
【学术期刊】《数理统计与管理》,2020年第5期
【作者简介】beat365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教育厅彩虹学者,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统计学会 常务理事;湖北省现场统计学会 常务理事。研究领域:数理统计方法应用、金融统计与金融计量。科研成果:发表权威期刊论文3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出版专著一部。
【主要观点】本文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基于对乡村振兴深刻内涵的理解,将其划分为5个部分来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即显示生产水平的产业兴旺、表现是否宜居的生态宜居、表现教育文化程度的乡风文明、反映实际治理情况的治理有效和展现农民收入消费水平的生活富裕。基于此建立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发展速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组合加权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的环比发展速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发展速度稳中有进,环比发展速度上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走势;各省市自治区,尤其是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发达省份在产业兴旺领域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粮食安全;陕西等省应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领域的发展速度;辽宁、吉林、甘肃等省份应加大在乡风文明领域的投入;江西、新疆应进一步提升治理有效领域的发展速度;东北地区省份应进一步加大在生活富裕领域的投入;各省市自治区应找准自己的发展短板,破解发展难题。
政策建议:
通过采用基于组合加权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振兴发展速度情况及不同区域乡村振兴发展速度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及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整体发展水平稳中向好,环比发展速度西高东低
结合省级发展指数、各细分领域得分以及具体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不论是总体发展情况还是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多数省份的乡村发展情况自2013年以来均稳中有升。
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省份乡村振兴的发展速度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发展速度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态势,发展水平表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东北地区发展速度得分较低,应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在具体发展方向上,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应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集中精力在如何提高发展效率实现创新型发展上;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应该更加注重于数量上的提高,同时也要多学习东部地区的先进经验,量质并举,以量为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各省市(自治区)应结合本身实际,找准本省发展短板,向本区域某领域发展情况较好的省份以及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省份学习先进经验,为本省实现乡村振兴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2)巩固发展成果,保障粮食安全
在对产业兴旺领域发展速度得分和具体指标进行分析时发现,中国每年均有省份存在一定的发展停滞现象,福建省2017年的粮食产量仅为2016年的75%,北京市2017年的粮食总产量仅为2013年的42.78%。相关省份在实施乡村振兴时,应确保粮食生产总量,保障粮食安全。
(3)建设宜居环境,提升文明程度
在生态宜居发展方面,天津市的整体发展速度表现最好,陕西等省份卫生厕所普及率仍需进一步加强。
在乡风文明方面,西藏自治区发展迅速,走在全国前列;辽宁、吉林、江苏、甘肃、福建五省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较为缓慢;中西部乡风文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关省份应进一步加大乡风文明建设投入,加强文化宣传,建设文明美丽新乡村。
(4)强化治理效果,实现共同富裕
在治理有效方面,其他地区应积极引进海南等发展速度较快地区的先进经验,更快更好地提升治理效果。尤其是江西、新疆两地,应进一步强化治理的制度约束,努力降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在共同富裕方面,东北地区三个省份发展表现较差,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这一领域的总体发展情况表现最好。此外,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东部发达地区应就如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做出有益尝试。